Post

《不赦之罪》觀後感

電影:不赦之罪
導演:林善 譚善揚
評價:推薦,但需要時間消化
感受:是人不是神,先愛自己再愛他人

「愛你的仇敵,因愛能勝過仇恨。」
真的嗎?你真的可以戰勝自己人性嗎?

故事圍繞梁牧師及剛因強姦罪刑滿釋放的梓樂展開。被強姦的正正是梁牧師的女兒(晴晴),晴晴及後自殺身亡。

當牧師見到梓樂,作為父親,他有忍不住的怒火與恨意。 但作為神父,基督卻要求他要愛並寬恕自己的仇敵。 宗教信仰與人性反應天人交戰。 不得不說,黃秋生將這內心戲演的恰如其分。

神父終究選擇了自己的宗教責任,努力說服自己要原諒,要寬恕。 儘管在宗教光環下,神父接納梓樂懺悔、引導其信教,但其實神父根本按耐不住自己的人性,忍不住暗自折磨梓樂。 例如,片中神父要求梓樂學耶穌一樣背負十字架赤腳行飛鵝山來救贖自己。 崎嶇的山路上留下一個個用血填滿,紅通通的腳印令我不忍直視。 但從神父眼中,我看不出一絲憐憫,有的只是為女兒報仇的快感。

神父是人不是神,用「信仰」寬恕「罪人」,「罪人」得到救贖,但神父反而走入深淵。

劇情的翻轉是當梓樂道出晴晴如何玩弄他感情,如何將他陰莖的照片公示於全班同學。最終觸發了梓樂報復並強姦晴晴。 梓樂對神父說:「既然你可以原諒我強姦的罪,我也可以原諒你女兒霸凌的罪。」 一瞬間,女兒純碎的受害者角色被徹底摧毀, 梓樂也從一個施暴者變成了受害者。 神父被迫直面女兒所犯下的惡行,變相導致了自己死亡的殘忍真相。 他實在難以接受,也沒辦法抽離父親角色去諒解面前這個可憐的年輕人。

更甚的是,他還要面對自己的罪。 養不教,父之過。 女兒這種惡行,是否與他無關? 晴晴被強姦後,沒有即時自殺。 但幾個月後,晴晴發現懷孕,提出要墮胎,作為父親的神父,以基督之名斷言拒絕。 父親的決絕,是壓垮晴晴的最後一根稻草。 女兒的死亡,是否與他無關?

神父嘗試強迫自己原諒梓樂,作為一個人,當然是無辦法做到。但他何嘗又能成功寬恕自己呢? 人性是自私的。 一個連自己都不能寬恕的人,何談寬恕別人。

這一切,連同先前壓抑的,對梓樂的恨與怒,在一瞬間反噬。 於是,他將宗教賦予神父的權力,扭曲成了代神殺罪人的權力。 他開始迷戀上耶和華如何用硫磺燒死罪人的故事。 最終在梓樂受洗儀式上,神父死死地把梓樂按入水中,意圖處死他。 雖然梓樂沒有被神父殺死,但神父將「自己」殺死了。 他失去了自己的人性,也背叛了自己的信仰。

那麼,問題來了。這種情況下,應該如何應對呢? 我認為,晴晴媽媽代表了一種更好的做法—— 擁抱並接納自己的人性與情緒。

晴晴媽媽一出場,就毫不掩蓋自己對梓樂的人性反應 —— 她恨不得將梓樂「碎屍萬段」。 在得知丈夫收留「仇人」在教會後,她瞬間爆走,像「癲婆」一樣在公開場合質問丈夫,並命令丈夫將梓樂趕走。 在丈夫拒絕後,她連多年夫妻感情也不念,毅然離家出走。

如此的恨,如此的怒,但在目睹丈夫意圖浸死梓樂時,她是第一個衝去制止丈夫,救回梓樂的。 片尾,面對梓樂向她乞求寬恕時,她也坦承自己永遠無辦法原諒。 但面對面前與女兒一樣大的青年,她亦忍不住給予長輩的關心,勸他多食飯,擔心他餓瘦了。 我想,這便是真實的人性。 即管可以很痛恨,很生氣,但還是會有最基本的對人的關愛。

晴晴媽媽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。 從一開始見到梓樂就崩潰爆走,到最後可以平靜地與梓樂短暫對話。 雖然沒辦法原諒或者忘記,徹底回到以前的狀態。 但擁抱並接納真實的自己,在時間的幫助下,總有一日可以帶著這些經歷,繼續前行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Trending Tags